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,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、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。
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,体现的是党性,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。党性修养好、党性坚强,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,作风自然也会过硬。反之,如果动摇了信仰,背离了党性,丢掉了宗旨,作风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无从谈起。知道了作风问题的症结所在,改进作风就不能简单就事论事,而要举一反三,透过作风看党性,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。
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、私二字。作风问题很多就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。几顿饭,几杯酒几张卡,看起来不大,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,都与公款、公权有关系。公款姓公,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;公权为民,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。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,做到公私分明、克已奉公、严格自律。只有一心为公,事事出于公心,才能坦荡做人、谨慎用权,才能光明正大、堂堂正正。
抓作风建设,要返璞归真、固本培元,修好共产党人的“心学”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级取党性滋养,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、践行根本宗旨、加强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党员、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,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,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。要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,一手抓思想塑形象、立标杆,一手抓警示、明底线、促敬畏,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、行有警示。
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,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,而是一辈子。干部的党性修养、道德水平,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,需要活到老、学到老、修养到老。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,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。党员、干部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,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,不断拧紧“总开关”,掸去思想上的灰尘,永葆政治本色。
来源 |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